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肾上腺皮质癌胃转移伴同时胃肠道间质瘤

发布时间:2016-09-29 16:09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肾上腺肿瘤 肿瘤 肾上腺 细胞 包膜

【一般资料】

71岁男

【主诉】

因体重减轻、胃痛、呕吐及疲劳感入院(2 个月体重下降 5 公斤),

【现病史】

2周前在另一家医院胃活检诊断为未分化胃癌。

【既往病史】

没有癌症家族史或是内分泌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检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正常。上消化道内镜证实存在胃肿瘤,突出于胃体。CT 见右肾上腺肿物(图 1),无肝和肺转移,左肾上腺正常。

【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 106 g/L,谷草转氨酶 88?U/L,谷丙转氨酶 137?U/L,肌酐 1.23 mg/dL,尿酸 40?mg/dL,血糖皮质醇水平正常,血糖和血淀粉酶正常,血压 175/95 mmHg,心率 92/分,节律规整。

【治疗经过】

大体见肾上腺切除标本 13×10×6 厘米,重约 560 克,有包膜包绕,表面有突出结节。切缘见肿瘤结节状,灰白色伴有出血和坏死区,由纤维隔分隔(图 1),局部包膜有侵犯。胃标本见 2×1.7×1 厘米突出肿瘤,完整粘膜覆盖,位于胃体后壁,切缘见灰白色肿瘤位于粘膜下(图 2)。60 毫米外胃后壁可见一 10×10 毫米结节状肿瘤,局限于肌层。

1.jpg

图 1. 右肾上腺的肾上腺皮质癌。A,CT 检查;B,大体标本;C-H,镜下成簇的多角形细胞,嗜酸性胞浆,核仁清楚,不典型的有丝分裂(C-E),波形蛋白(F),神经原特异性烯酶(G),突触素(H)

2.jpg

图 2. 肾上腺皮质癌胃转移。A 、B 大体标本显示突出的肿瘤位于胃体粘膜下。C、D 镜下显示成簇多角形细胞,胞浆嗜酸性,与图 1 中的原发肿瘤很相似。E、F 同时发生的胃肠道基质瘤(GIST),CD34 阳性

肾上腺肿瘤组织病理学见肿瘤弥漫性分布,血管丰富,纤维间隔分隔,坏死出血多见,可见大片炎性区域伴有骨化生。高倍镜下可见大多角形或是卵圆形肿瘤细胞,胞 浆轻度嗜碱、嗜酸或有空泡,可见玻璃样小体。空泡细胞小于 25%,核大且多形性,核仁多个,有丝分裂率高(>20?mitoses/50 HPF),可见不典型有丝分裂。

结缔组织包膜有肿瘤侵犯,肿瘤细胞穿透包膜侵入周围脂肪组织,肿瘤同时侵犯毛细血管窦,较大静脉内有瘤栓 和血小板聚集。肿瘤符合 Weiss 恶性肿瘤的 9 个标准:坏死区域增加、包膜/血管/窦侵犯、有丝分裂增多、大量不典型有丝分裂、高级别核、弥漫性结构和较少的空泡细胞。

胃镜下检查证实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未侵犯胃粘膜/粘膜肌层/肌层,肿瘤细胞与肾上腺肿瘤细胞相似,但没有坏死出血和血管侵犯(图 2)。

免疫组化显示肾上腺和胃粘膜下层肿瘤细胞具有相同的特征,肿瘤细胞的波形蛋白、抑制素、突触素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酶(NSE)弥漫性阳性(图 1),局部表达钙视网膜蛋白、角蛋白 AE1/AE3 和上皮膜抗原(EMA),嗜铬蛋白、CD56、角蛋白 7 和 20、HMB45 和 S100 阴性,Ki67 约为 30%。

GIST 中可见纺锤样细胞,局部有上皮样改变,未见有丝分裂,CD34 和 DOG-1 弥漫性阳性,局部表达 c-KIT、S100 和 CD56,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图 2)。

根据大体和镜下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免疫组化所见,最终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伴胃转移和胃低度恶性 GIST。根据肿瘤位置(局限于胃粘膜下)和免疫组化结果除外原发性胃癌。手术后未行辅助治疗,1 年后患者死亡,未行尸检。

病例来源:丁香园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