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临床其他病例 >

发作性意识不清、胸腔内巨大肿物

发布时间:2014-05-15 11:46 类别:临床其他病例 标签:血糖 胰岛素 低血糖 发作 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源:爱爱医

【一般情况】

男性,60岁。

【主诉】

近3个月发作性意识不清6次。

【现病史】

患者因“近3个月发作性意识不清6次”,于2002年6月2日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头晕、胸闷、出汗;随后出现意识不清、躁动、谵妄、胡言乱语,持续约20分钟后自行清醒;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此后每隔6~8天发作一次,多在凌晨1~2点间,每次持续20分钟至1小时不等,曾尿失禁2次。此后患者前往当地医院检查,测发作时血糖:1.5mmol/L,诊断为“低血糖”。此后患者如果每晚睡前喝一杯糖水,则症状可延至凌晨4点出现,胸闷、心悸、全身出冷汗等症状持续约30分钟后自行缓解。起病至今,患者食欲差,记忆力下降,无发热、咳嗽,无水肿,无明显消瘦,二便正常。追问病史,患者在20年前献血体检时,曾发现有胸腔内肿块,因无不适感,故未予特殊处理,也未予重视。家族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

入院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下等,消瘦体型,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相等,右肺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肛指检查(-)。

病例分析

患者为老年男性,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典型的低血糖症状,诊断考虑:

1.胰岛素瘤:主要为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大多见于清晨早餐前,饥饿、劳累、精神刺激、饮酒、月经来潮等可诱发低血糖症。发作时血糖低于50mg/d1(2.8mmol/L),胰岛素分泌呈自主性,摄入葡萄糖后症状可缓解。根据目前的情况,该病人可行胰腺CT/MR检查,以明确诊断。

2.功能性低血糖:多见于中年女性,情绪激动时易发作,发作轻,少有恶化,早餐前不发作,典型发作时间为餐后2~4小时,延迟进食或禁食一餐不发作。一般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口服葡萄糖后2~4小时血糖急剧下降,有刺激性血糖过低症。

3.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因自身免疫、自身抗体作用引起的空腹或反应性低血糖,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患者血中往往有胰岛素或胰岛素受体的自身抗体,血浆免疫反应性胰岛素特别高,血中C肽水平变化不定,可升高或降低,胰岛素原不高。

4.肝源性低血糖:病因较多,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肝脏损害程度存在差别,起病有急有慢,病程长短不一,发作的共同特点:①多见于空腹;②神经精神症状较肾上腺素增多的症状明显;③有肝病的症状和体征;④随肝脏疾病的进展,本症发作程度和频率可增加;⑤肝病好转,低血糖症可减轻或消失。

5.酒精性低血糖:多发生在饮酒后3~8小时,低血糖症的反应程度严重,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该患者无饮酒嗜好,可排除之。

6.2型糖尿病早期:此组低血糖属于反应性低血糖,患者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且多有超重和肥胖,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反应迟钝,引起高血糖,高血糖刺激β细胞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进食4~5小时出现低血糖反应。可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OGTT+IRT)试验(延长至5~7小时),但考虑此病的可能性不大。

【辅助检查】

OGTT+IRT试验(82.5g葡萄糖):血糖(单位:mmol/L)0’:2.06,30’:6.99,60’:7.25,120’:6.46,180’:2.29,240’:2.20。胰岛素(单位:μIU/ml)0’:1.0,30’:5.5,60’:7.9,120’:4.3,180’:1.8,240’:1.0。

放射免疫测定血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均正常;血降钙素103pg/ml(正常值40~100pg/ml)。二次空腹血糖分别为1.98、1.51mmol/L。空腹C肽0.09pg/ml,(正常值:0.56~3.73pg/ml),餐后2小时C肽2.33pg/ml。症状发作时血糖2.01mmol/L,胰岛素《0.1μIU/ml(正常值2.1~30.8μIU/ml)。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内巨大肿块。胸腹部CT(平扫+增强):右胸巨大肿块9.0cm×12.5cm×13cm,密度不均,增强后CT值25~64Hu,局部胸膜增厚,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余肺野未见异常密度影,两肺门区未见异常,所示气管支气管影正常,纵隔内未见增大的淋巴结。纵隔内血管影正常。肝脏右叶可疑小片状密度影,胰腺形态大小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

胸腔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肺内纤维性间皮瘤。右全肺切除术胸腔内肿物病理诊断:“右胸腔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诊断】

肺内纤维性间皮瘤。

【治疗】

患者在住院期间低血糖反复发作,发作时测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予糖水口服即可缓解。至此,胰岛素瘤的可能性基本排除,非胰岛细胞肿瘤源性低血糖的可能性得到进一步的提示。该患者胸腔内的巨大肿块,其肿瘤细胞来源与性质尚不明确,其与低血糖发生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检查。2002年7月2日,行CT定位下胸腔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肺内纤维性间皮瘤。免疫组化:I550肿瘤细胞:HBME-1(-),CD34(+),Calretinine(-),TTF-1(-),CD57(-),Vimentin(+),NSE(-),S-100(+/-),EMA(-),AE1/AE3(-),SYN(-),CHG(-),Insulin(-),Gastrin(-),Glucagon(-),CK7(-),CK8(-),MSA(-),MyoD1(-)。2002年7月4日,空腹血生长激素(GH)1.5ng/ml(参考值0~10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I907.10ng/ml(参考值633.08±112.5ng/ml),血IGF-I53.956ng/ml(参考值153.7±49.3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2552.5ng/ml(参考值:3152.0±497.0ng/ml)。总IGF-II/IGF-I比值17.0(参考值4.17±2.31)。经全院讨论后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肺内纤维性间皮瘤。患者于2002年7月7日接受右全肺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切除右侧胸腔内肿物9.0cm×12.5cm×13cm.6.术后病理诊断:“右胸腔胸膜”孤立性纤维瘤,部分区域细胞丰富,生长活跃.免疫组化:I624肿瘤细胞:Vimentin(+),CD34(+),p53(+《3%),MIB-1(+《1%),Insulin(+/-),Somatostatin(+),S-100(+),MIC-2(+/-),HBME-1(-),Calrtin(-),EMA(-),AE1/AE3(-),Cam5.2(-),CK8(-),NSE(-),CHG(-),Syn(-)。患者术后低血糖症状完全改善。患者术后第三天空腹血糖5.42mmol/L,空腹胰岛素2.1μIU/ml,餐后2个小时血糖8.17mmol/L,胰岛素15.9μIU/ml。空腹血GH1.3ng/ml,IGF-II593.69ng/ml,IGF-I145.82ng/ml,IGFBP-34758.9ng/ml。总IGF-II/IGF-I比值4.13。术后2个月口服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82.5g葡萄糖):血糖(单位:mmol/L)0’:4.50,30’:8.00,60’:9.70,120’:7.50,180’:5.00,240’:4.1;胰岛素(单位:μIU/ml)0’:2.3,30’:11.2,60’:24.1,120’:17.7,180’:5.6,240’:4.1。

【愈后随访】

随访2年未见异常,患者可正常生活和劳动。

病例来源:爱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