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儿科病例 >

3 咳嗽、喘息50余天。

发布时间:2014-07-23 17:11 类别:儿科病例 标签:口服 治疗 激素 支气管扩张喘息 来源:爱爱医论坛

患儿女,6岁。主诉:咳嗽、喘息50余天。

现病史:入院前50余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喘息,尤以活动后和夜间明显。先后就诊于当地县、市医院,诊断为“肺炎”,间断予头孢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及中药等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偶有改善。曾短期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短效B 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量、剂型不详),喘息症状无改善,家长遂自行停用。目前患儿仍咳嗽、喘息,活动耐力差,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病程中患儿发热3次,体温最高38.5℃,口服退热药可退热。病来无口唇发绀,无呕吐,无腹痛、腹泻,无盗汗及明显消瘦。进食、睡眠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有湿疹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传染病接触史。

个人史: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娩出。按计划接种疫苗。生长发育同同龄儿童。

家族史:家庭成员健康,否认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呼吸50次/min,脉搏140次/min,血压90/60 mmHg。发育正常,精神不振,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呼吸音粗,双肺闻及中细湿哕音及哮鸣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活动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3.9×109/L,其中淋巴细胞0.44、中性粒细胞0.46、单核细胞0.08、嗜酸性粒细胞0.01;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278×109/L。C-反应蛋白0.17 mg/L。红细胞沉降率13 mm/h。肺炎支原体抗体1:320,肺炎衣原体抗体阴性。PPD试验(48 h)阴性。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离子正常。尿、粪常规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模糊。高分辨肺c T(图1)示双肺密度不均匀改变,呈马赛克征,右肺下叶、左肺舌叶见条片状高密度影。

根据以上信息,可初步做出哪些初步诊断,下一步应进行哪些检查,应与哪些疾病鉴别,如何处理?

初步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支气管肺炎。

应作检查包括: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患者检查结果如下:

(1)肺功能(以下指标均为实测值/预测值的百分比):VC MAX 76.1%、FVC 78.7%、FEVl 45.2%、PEF34.6%、FEV2 52.3%、FEV50 15.9%、FEV75 11.5%,提示重度以阻塞性为主的混合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差。

(2)纤维支气管镜:镜下可见支气管内膜皱襞明显,提示气管、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除外支气管异物、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

治疗:住院期间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雾化吸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短效B2受体激动剂治疗,喘息症状仍难以控制。因此加用静点甲泼尼龙治疗,住院14 d后肺部感染控制,但喘息未完全缓解,制定长期治疗方案办理出院。出院后给予口服泼尼松lmg/(kg·d),同时口服阿奇霉素5mg/kg,口服3d停4d,并配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随访:出院后1个月(门诊随访)喘息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活动耐力增强。治疗上泼尼松逐渐减量,余治疗不变。出院后3个月(第2次随访)喘息症状进一步减轻,复查高分辨肺cT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出院后6个月,口服泼尼松剂量减停(第3次随访)近3个月喘息2--3次,复查肺功能提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分辨NCT提示双肺过度通气、双肺密度略有不均匀改变。出院后1年(第4次随访)患儿无明显喘息,肺功能提示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分辨肺cT未见异常(图1-2)。

最后诊断:难治性哮喘、支气管肺炎。

诊断依据:

(1)反复喘息史;

(2)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3)常规吸人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短效B2受体激动剂治疗后,喘息症状仍难以控制;

(4)口服糖皮质激素长达6个月后,肺功能得到改善,肺cT中马赛克征消失;

(5)排除其他肺部疾病。难治性哮喘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均可发生于病毒感染或重症肺炎之后,均有喘息表现。可根据喘息对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的治疗反应、肺cT的表现变化等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可增加吸人激素用量。必要时短期加用口服制剂。

病例来源:爱爱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