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内科病例 >

咳嗽、咳痰、发热、肺部阴影

发布时间:2014-05-14 20:44 类别:内科病例 标签:滤泡性细支气管炎 来源:爱爱医论坛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15岁,

【主诉】

因"间断咳嗽、咳痰、发热6个月余"入院。

【现病史】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量较多,发热(最高39.5℃),伴畏寒、寒战,外院X线胸片示"右肺中叶片状影"(图1),支气管镜示"右肺中叶支气管感染",诊为"右肺中叶肺炎",治疗过程不详,病情无明显缓解。发病2周后病人接受"右肺中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肺泡腔及支气管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伴肉质变。诊为"右肺中叶综合征",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降至正常。2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同时伴低热。血常规:WBC(2.48~5.04)×109/L,中性(36~55)%,淋巴(39~54)%,血沉10 mm/第1h末,结核菌素试验(PPD)(-),3次痰找抗酸杆菌(-),胸部CT示:右肺中叶实变和不张,两肺纹理间可见边界不清的粟粒样微小淡结节影,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图2)。考虑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治疗40天,因病人全身出现皮疹停止治疗。抗痨同时予泼尼松20 mg/d,2周,症状明显缓解。但将泼尼松减至10 mg/d时,患者再次出现胸闷、气促、发热,随又将泼尼松加至20 mg/d,病人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有胸闷、气促,复查胸片较前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既往史】

曾患过敏性鼻炎6年。18个月来3次患"肺炎",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个人史无特殊。家族史:其母18年前曾患肺结核,服用异烟肼1年后治愈。

【体格检查】

T 36.5℃,P 96 次/分,R 30 次/分,BP 90/60 mmHg,颈前可及2枚1 cm×1 cm淋巴结,质中,无压痛。口唇、甲床无紫绀,无杵状指。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 cm,质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痰抗酸染色(-)。2次痰培养分别为阴性和大量白色假丝酵母菌。

血沉(ESR)、免疫球蛋白(Ig)正常,抗结核抗体(TB-Ab)(-),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类风湿因子(RF)均阴性。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6 U/L, 乳酸脱氢酶(LDH)324 U/L.EB病毒抗体IgG、IgM型(-)。抗HIV(-),HBsAg(-)。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38.4%,最大肺活量(FVC)37.6%,FEV1/FVC:86.6%.

血气分析(空气):pH7.413,氧分压(PaO2)81.2 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2 mmHg,血氧饱和度(SaO2)97.4%,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29.1 mmHg.

胸部高分辨CT(HRCT):右肺中叶实变和不张,内有支气管扩张表现,右肺上叶胸膜下结节,两肺纹理增重,纹理间可见边界不清的粟粒样微小淡结节影;右斜裂增厚,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双腋下可见淋巴结。

腹部B超:脾大(脾厚4.2 cm,肋下2.4 cm),副脾。

外院肺切除标本我院会诊:病变符合肺淋巴增生性疾病。

【诊断】

考虑为滤泡性细支气管炎及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免疫组化:CD20淋巴滤泡(+),CD3肺间质和滤泡周(+),CD68肺泡内巨噬细胞(+)。

【治疗经过及随访】

明确诊断后,将泼尼松加量至40 mg,qd,同时加用环磷酰胺0.2 g,iv,qod.出院后环磷酰胺改为0.1 g,po,qd,病情无明显变化。1个月后病人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痰涂片见大量酵母样孢子及菌丝,偶见有隔真菌丝,经头孢他啶及氟康唑治疗后缓解。现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已近3个月。

病例来源:爱爱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