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药物安全 >

3500种药物儿童专用药仅60种

发布时间:2014-05-16 16:28 类别:药物安全 标签:抗生素 用药 药物 儿童 医嘱 来源:南方都市报

“把‘儿童使用安全性未确立’的药物通通停掉的话,儿童医院就可以关门啦!”上周六,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科学中心合办的小谷围科学讲坛,迎来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何艳玲。一场关于儿童用药安全的讲座,吸引众多家长到场。何艳玲介绍,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60种,而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临床研究主要靠“舶来”。目前,不合理用药集中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几类,其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达到52 .62%!

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率24%

“我国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何艳玲说,我国的公立医院都会将临床上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对这些信息的统计显示:每100个成人中,有近7个人(6.9%)会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每100个儿童中,会有近13个(12.9%)有不良反应,新生儿中,这个数字达到了24个(24.4%)。

何艳玲认为,虽然十几年来经历了极大进步,但现有的药品供应仍不能满足儿童患者的需求,“十几年前,药房的药柜多是一个个小格子,摆着一瓶瓶的片剂,现在全部是敞开式的,我们的药品琳琅满目,口服液、颗粒剂这些适合儿童的剂型越来越多,但还是没有办法做到儿童的专药专用,很多药是把成人的碾碎了以后分剂量给孩子用”。

这背后又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中,专供儿童使用仅60种;95%以上药品没有儿童用药安全包装,不配备专用量器;4000多家药厂,可以生产儿童药的仅约100家。“很多企业不愿意生产儿童药,因为量少、赚钱又不多,一粒药吃一天都吃不完,没有多少利润,国家在定价体系中,也没有因为量小就会给你特殊的价格贵一点。”

一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何艳玲介绍说,现在不少药品已考虑到儿童使用的安全性,但仅限于药品说明书上模棱两可的说明:“安全性未确立”、“尚不明确”、“不推荐使用”……何艳玲认为,这是中国儿童用药总体上缺少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导致的。

“当初妇儿中心刚刚合并成立时,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就说,那干脆把所有‘儿童不推荐使用’的药通通停掉,行不行?我就说,要是这样,我们儿童医院就可以关门了。”何艳玲说。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儿童处在非常危险的用药境地?何艳玲认为,国外的研究已经提供了大量可靠数据,只是针对国内孩子的研究还跟不上。西药的发展基本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英国、美国的儿童处方集都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数据,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可以通用的,但一些药在中国儿童身上的表现,还是有必要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毕竟人种不同、基因分型有差异,一些药在体内的代谢也有不同。

哪些药物最容易用错?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的不合理应用率分别为52.62%、41.73%、21.87%,这其中,儿童的不合理使用较为严重,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

对号入座

这些用药错误,你犯过吗?

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


症状:一感冒咳嗽,吃点“消炎药”(实际上是抗生素)就好了。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情况下,仅凭发烧体征,使用抗生素,儿科常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

医嘱:抗菌药物都有其抗菌谱,只针对它的敏感菌群有效。使用前,需做细菌培养明确患者感染了什么细菌,并做药敏实验,才能确定哪些抗菌药物治疗可能有效。而初期感冒,90%以上是病毒感染引起,使用对抗细菌的抗生素并不对症。当病毒破坏了上呼吸道和鼻黏膜后,导致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才有用。感冒了,第一时间用抗生素,现在是不被大多数医生所认可的。

另外,抗生素本身有副作用。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占1/3,其中60%-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中毒所致。抗生素的滥用,还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已成为当今感染性疾病控制面临的难题之一,“青霉素发明之初,几个单位都可以治病,现在要几百万个单位,抗菌效果也没有以前好了”。此外,即使要用到抗生素,能口服就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用静脉滴注;能够一种解决,就不用两种;不同感染,能用低级别抗生素就不要用高档抗生素。

重复用药或擅自停药

症状:把复方感冒药和单功能的药(如退烧药)一起吃。退烧药擅自“加量加次”;抗菌药不吃完整个疗程、症状一减轻就停药。

医嘱:要小心“复方”制剂,这些制剂往往含有针对不同症状的多种成分,若是几种药一起吃,就有可能在某种成分上服用叠加、过量。何艳玲建议,一旦遇到“复方药”和其他药一起吃,一定要把说明书掏出来,一个一个对成分,避免成分重复,即使是医生开的药也要留意。

用药间隔时间一定要遵守。退烧药,不能因为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就擅自再次用;抗生素,一定要足剂量、吃完医生开的一个疗程,不能因为症状减轻就停药,否则致病菌没有清除完,很可能复发。

一般有明确感染的,需要“治本”,一两天是治不好的,“治标”的药物比如退烧药。热度不再次升高了,就可以停用。具体的要咨询专业人士,有些药是不能长期吃的。

滥用激素类药

症状:孩子一发热,就随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作为退烧,如地塞米松。小儿湿疹时,过度依赖激素类软膏。

医嘱:激素药物最初发现时被称为“美国仙丹”,现在被业内人士描绘成“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实际上,激素类药物退烧作用明显,但治标不治本,会遮掩发热背后真正的病因,而且有副作用。

一些孩子得湿疹,家长自己给孩子涂外用软膏,见效很快,但涂到一两岁后就出了问题,因为那种软膏实际上就是一种激素,新生儿皮肤很嫩,大面积的涂抹也可使药物成分入血,引起全身变化。

“孩子的湿疹,可以通过清洁、保持干爽来缓解,而不是通过长期的涂抹外用激素软膏来解决问题。何艳玲提醒,许多对皮肤症状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外用药,都是激素类药,激素类药的不合理使用率在我国仅次于抗生素。

滥用静脉输液

症状:有的患者主动要求输液,认为病可以快点好。

医嘱:开放输液可能会迅速改善病情,但同时可能会承担输液反应不良后果。病情不是太严重时,可以先口服治疗,我们人体免疫系统机能也可以充分调动,对抗疾病的侵害。

过度使用退烧药

症状:孩子一发烧就使用退烧药,体温没有降下来就反复用。

医嘱:过度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可能过度出汗,进而导致虚脱。解热镇痛药多数有肝毒性,不宜长时间、超剂量使用。

怎么对待小儿发热?首先,发热是一个正常现象,是机体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变化,保护机体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对人体有利有弊。它可以使白细胞内酶活性增强、抗体生成活跃、肝脏解毒功能提高等,但过热会引起惊厥,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何艳玲推荐,3个月以内小儿发热,尽可能采用物理降温,不主张使用退烧药。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体温要超过38.5℃才建议用药,但每次用药必须间隔4-6小时,连续使用也不能超过3天。儿童可使用的、比较安全的退烧药,是含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过去人们常用的安乃近、阿司匹林现在已不推荐使用。

儿童消化不良腹泻使用抗生素

症状:孩子拉肚子,不少家长就以为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先用上抗生素。

医嘱:孩子长到1至3岁,生长速度稍稍减慢,智力发育迅速,但消化系统仍不完善,容易发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这个时期,大便次数增多时(3次以上水样便),就应尽早治疗,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预防脱水休克。但现在消化科的专家并不会首先认定孩子拉肚子是细菌感染,因为现在大多城市孩子生活环境很干净,家长照顾得很好,大部分腹泻都是因为消化不良。

滥用中成药注射剂

医嘱: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制剂纯度不易保证,静脉注射易造成发热、过敏、过敏性休克。在我国,发生死亡的不良反应中,中成药占了大部分,我国在2006年左右就叫停了鱼腥草等7个中药注射剂,这在中药专家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现在许多医院都尽量避免使用。

声音

当初妇儿中心刚刚合并成立时,有人说,干脆把所有“儿童不推荐使用”的药通通停掉,行不行?我就说,要是这样,我们儿童医院就可以关门了。———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何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