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3D打印技术辅助切除岩斜区巨大血管周细胞瘤一例

发布时间:2017-03-21 08:03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 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一般资料】患者女,24岁【主诉】因“左侧口周麻木2个月,左侧听力下降,视物略有模糊,头痛1个月余”于2014月10月29日收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体格检查】眼球活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双侧闭目不同步,左侧稍慢,左侧听力下降,伸舌稍右偏,其余检查正常。【辅助检查】术前头部增强CT显示哑铃形肿瘤横跨中、后颅窝,染色明显,密度均匀,最大层面肿瘤大小约46mm×38mm(图1)。术前增强MRI显示肿瘤强化均匀(图2)。行全脑DSA,显示左侧中、后颅窝肿瘤染色明显,血流速度快,主要由左侧颈外动脉脑膜分支血管、左侧脑膜垂体干动脉、左侧小脑上动脉和桥脑穿支动脉供血(图3,4)。【初步诊断】【治疗经过】遂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分别栓塞左侧颌内动脉2支脑膜动脉和左侧小脑上动脉的肿瘤供血动脉,在每支供血动脉内注射0.2mlOnyx胶(MicroTherapeutics,Inc,America),再次造影显示肿瘤染色明显变淡(图5,6)。使用64层螺旋CT行头部CT血管成像,从右前臂静脉以4.0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Ultravist300,BayerScheringPharmaAG,62.34mgI/100ml)80ml,延迟20s后开始扫描。将增强CT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5.0(Materialise,Belgium)软件(图7),分别重建出颅底骨质、肿瘤组织和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再将数据整合,生成STL(surfacetesselationlanguage)文件。将上述STL文件导入3D打印工作平台,使用Spectrum-Z510(SpctrumZ510,3DSystems,USA)打印机,打印层厚为0.0815mm,运用粉末黏结技术,逐层打印,历时10h,按1:1比例打印出模拟模型,再经过烘干、固化等处理后,得到最终模型(图8,9)。打印模型可清晰、立体和直观地显示病变组织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数据处理及3D打印在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患者肿瘤呈哑铃形,横跨中、后颅窝,侵及广泛,任何单一手术入路均难以保证全切肿瘤,术前镜下模拟手术,设计手术入路为幕上下联合经岩入路,镜下观察肿瘤和颅骨的相对位置,测量相应骨性标志及骨质磨除范围(图10~12),并在模型上做好标记,用于术中参考。将患者全身麻醉后放置腰大池引流管,术中持续引流,平卧位,三钉头架固定,头向右偏约60°,左侧颧弓置于最高点。切口自耳前颧弓中点向上绕耳廓,向后经同侧顶结节、横窦中点,止于乳突尖下1cm,再自颞上线向前沿发迹内至中线。沿皮缘铣开一类圆形骨瓣,将颞肌向中颅窝底彻底翻转、固定,以减少对颞叶的牵拉,增加对中颅窝底的暴露。参照3D打印模型,磨除乳突气房至外淋巴囊(图13),乳突气房用混有抗生素的骨蜡封闭。显露面神经管及外、后半规管。颞鳞下部咬至中颅窝底,在硬膜外轻轻抬起颞叶,在棘孔处灼断脑膜中动脉,分离显露岩浅大神经,在岩浅大神经、三叉神经第三支与弓上隆起间,磨除Kawase三角内骨质,显露内听道上壁,分别于颞下和乙状窦前剪开硬脑膜。前方近麦克囊开口,后端近窦膜角处剪开至岩下窦。切除部分天幕后,肿瘤血供显著减少,依次切除海绵窦内、中颅窝及后颅窝肿瘤。肿瘤切除完毕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颅底处硬膜无法缝合,取自体腹部脂肪修补,自体筋膜覆盖残余骨质,最后还纳骨瓣,常规关颅。患者术后2h清醒,左眼外展功能受限,左侧口周麻木感和听力下降较术前无加重,无其他神经功能障碍。术后2d头部增强CT及术后3d增强MRI示肿瘤全切(图14,15),病理检查示血管周细胞瘤(图16)。术后1个月余左眼外展功能恢复,口周麻木感及听力改善,术后8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图17)。

病例来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