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合并骶骨翼骨折脱位的TileC3型骨盆骨折手术治疗

发布时间:2015-12-12 14:35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骨折 复位 关节 关节脱位 骶骨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一般资料】

患者,男,45岁

【主诉】

因车祸伤2h急诊入院。受伤机制:建筑物旁站立位被汽车挤压、上半身扭转受伤致腰-盆分离。

【现病史】

入院情况:BP70/50mmHg,腰骶部及大腿皮下血肿,骨盆变形。右足屈伸肌力IV+级,右下肢其余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感觉正常。大小便失禁。

【辅助检查】

CT:右侧L1~5横突骨折,双侧骶髂关节脱位、骶骨粉碎性骨折,其中右侧骶骨翼骨折、前脱位,双侧耻骨上下支等多处骨折(图1)。

【初步诊断】

住院后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于ICU抗休克治疗,伤情稳定后于伤后第8天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全麻平卧,控制性降压。左侧:耻骨联合上2横指横弧形切口,皮下游离,于股环外口处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内侧切开部分联合肌腱,向外牵开精索,深部锐性剥离,切开腹横筋膜显露耻骨后隙,切开耻骨梳韧带暴露真骨盆缘及耻骨骨折端,复位后用重建接骨板固定。后经髂前上棘至髂结节水平延长切口,沿髂骨内板骨膜下剥离暴露骶髂关节及骶骨外缘1.5cm左右范围,于骶髂关节骶骨侧及髂骨侧置钉,骨盆撑开-加压复位器(Farabeuf钳)复位,后用3块3孔重建接骨板固定。

右侧:同法显露耻骨骨折端及骶髂关节,见右侧骶骨翼骨折、上缘完整,骶骨关节面完全向前下脱位、与髂骨关节面前后重叠,骶骨翼骨块以骶髂腹侧韧带为铰链旋转活动,无内移倾向。显露骶骨翼外缘37.5px(不显露L5、S1神经根及骨折内侧部分),清理关节间隙纤维组织及下方碎骨,于髂前上棘处用尖头复位钳夹持牵引,于髋臼上方水平植入Schanz钉侧方牵引,用骨膜剥离器插入骶髂关节间隙横向撬拨,纠正骶髂关节面重叠移位,另用顶棒逆移位推压骶骨翼外缘,待骶髂关节恢复部分对应关系后,于骶髂关节两侧植入螺钉,用骨盆撑开-加压复位器进一步解剖复位骶髂关节,后用3孔重建接骨板固定。最后行右侧耻骨骨折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中未透视,术后透视复位良好。

【处理结果】

手术用时4.5h,失血1800ml。术后64排CT重建示骶髂关节、骶骨翼均复位良好,骶前孔恢复正常形态,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图2、3),术后6周、3个月复查CT骨折无移位。术后半年复查CT示骨折愈合良好(图4)。术后右足屈伸肌力下降I+级,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术后半年右股四头肌及绳肌肌力恢复为III级,佩戴支具自行下床活动,目前仍在恢复中。

【讨论】

同一般的TileC型骨盆骨折牵引复位效果不同,合并骶骨翼骨折、前脱位时,术前骨牵引将不可避免加重骶骨翼移位,进而继续破坏骶前孔形态及加重L5神经根牵拉损害,应视为特殊骨折类型对待。重建稳定性最佳办法为早期开放手术前路复位、内固定。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尽早(伤后1周左右或更早)手术利于骨折复位,缩短手术时间。骶骨翼松质骨丰富,周围神经密布,暴露困难,术中失血及继发性神经损伤加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手术复位是否会造成骨折块游离、内移以致复位失败缺少经验报道。

本例手术表明: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术中适当控制血压可有效控制失血量;复位骶骨翼骨折容易造成L5、S1神经根牵拉损伤,但此类损伤术后往往可得到良好恢复;由于骶髂腹侧韧带的限制作用,以及骶骨翼内侧骨折端存在部分对位阻止其内移,因此在复位骶骨翼骨折时,尽管需要强力前后方向推挤骶骨翼外缘及横向撬拨骶髂关节,但并未造成骨折块游离、内移的情况出现,且术后稳定得以良好维持。笔者认为这得益于该患者骶骨翼后上方骨质完整性的存在,对于骶前孔上下方骨质均断裂造成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不适宜单纯骶髂关节前侧入路复位、固定。

病例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