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中医大全 > 中医名词 >

足阳明胃经病证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6-03-13 18:06 类别:中医名词 标签:足阳明胃经病证

【中医术语】足阳明胃经病证 【中医学分类】经络辩证

【足阳明胃经病证】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脾与胃都属土,脾内而胃外,这是从脏腑而说的;脾阴而胃 阳,这是以表里而说的;脾主运而胃主化,这是从气化而说的。所以脾与胃经脉相连而功能 相关。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每日辰时(上午7~9时)周身气血皆注于胃。

【临床表现】 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 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骭厥。狂疟,温淫、汗出,鼽 衄、口㖞、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 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则胀满。

【证因分析】 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经气有所变动而逆乱,阴阳失调,阳衰阴盛,故病人感到身上如同凉水淋洒而发冷,时时发出病痛的低哼声。胃中虚冷,阴盛引阳,中寒者喜欠,故病人频频呵欠。足阳明经脉循鼻外而下,循颊车,上耳前,至额部,阳气不足,水寒之色外见,故额部暗黑;阳明主肉,其脉气血俱 盛,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次于肌肉,以及手经脉,邪在肌腠则合于阳明气分之阳,邪热炽 盛,故恶火。

胃脉上通于心,阳明经气厥逆,心神受扰,神志异常,发为癫狂,故常见胆小,不喜与人交往,孤独而不欲见人。胃属土,土恶木,故闻木声而心中动悸,惊惕不安。阴阳相薄, 如阳尽阴盛:则病人常独闭户塞牖而处。如阳邪过盛,则心神昏乱,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故可见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言骂詈,不避亲疏等狂乱现象。阳明经气逆乱,则会发生腹胀,腹中肠鸣走窜,足阳明胃经循胫骨(骭)外侧下行,这些病候皆因胃经 经气厥逆不利,足胫部经气上逆而发,故称为“骭厥”。

胃经所主血分受病,阳气有余,则会出现高热神昏发狂;风邪盛则成温疟,温热之邪所 伤,则汗自出。足阳明经脉挟鼻外下行,风邪伤于经脉,则经气不利,则鼻塞常流清涕。热邪伤于经脉,则鼻衄不止。胃脉挟口环唇,风中足阳明之络,则口角涡斜;热毒侵及阳明胃经,则口唇四周发生疱疹。足阳明支脉下人迎(颈部动脉处),循喉咙入缺盆,邪热壅滞于经脉,则颈部肿大,咽喉红肿疼痛。胃居中焦,土病不能制水,则可形成腹大水肿。 胸膺、乳头、气街、股部、伏兔、膝膑部,骭外侧,足跗上,足中趾皆为足阳明支脉循 行部位,经脉受病,经气不利,故上述部位相连疼痛,或中趾麻木,活动不利。

足阳明经脉行一身之前,经气盛的实热证,身前、胸腹部都觉发热,气有余则化火,胃 热盛则消谷善饥,小便色黄。气不足则生寒,胃经经气不足,则身前胸腹部感觉发冷而战 栗,如胃中虚寒,则可发生脘腹胀满症。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