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前沿资讯 >

大脑纵裂和小脑膜密度增高,您还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吗?

发布时间:2017-06-03 09:36 类别:医学前沿资讯 标签:蛛网膜 脑膜 来源:未知

大脑纵裂和小脑膜密度增高,您还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吗? 作者: 李善杰 来源: 新乡医学影像 日期:2017-05-29  大脑纵裂和小脑膜密度增高,您还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吗?


 硬脑膜伸入大脑纵裂形成大脑镰,伸入大脑半球与小脑间形成小脑幕,相应部位即形成大脑镰硬膜下间隙及小脑幕硬膜下间隙;

 病因:

 桥静脉破裂,出血积聚于大脑凸面的硬膜下间隙,形成常见的颅骨内板下新月形硬膜下血肿,如出血积聚于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间隙,即形成较少见的大脑镰或小脑幕硬膜下血肿。

 影像:

 1.大脑镰硬膜下血肿

 (1)单侧多见,表面光整,呈弧形、波浪状;

 (2)有占位效应,邻近脑回脑沟受压,大脑镰移位;

 (3)表现为大脑镰带状高密度影,宽约 2~8 mm,CT值约 63~73 HU,密度均匀;

 (4)邻近结构:脑沟、 脑池正常,周围脑实质无水肿;

 2.小脑幕硬膜下血肿

 (1)单侧小脑幕扇形高密度影,近幕缘侧光滑、锐利,远离幕缘侧边缘模糊,密度较低,周围脑组织无水肿;

 (2)横断位可表现为 八 M U V 型,累及大脑镰可表现为Y型

 3.血肿与相邻蛛网膜下腔不通

 4.随访复查,血肿多吸收较慢。

 鉴别:

 1.大脑镰钙化 CT 值较高,可达 200 HU 以上。

 2.纵裂池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范围相对较广泛,常见其他部位脑沟、裂、 池内有高密度影,而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相对局限。

 (2)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不会出现在胼胝体的前钳和后钳。

 (3)纵裂池内出血外缘呈毛刺状,出血量多量呈羽毛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外缘相对规整。

 (4)纵裂池内出血多在一周内消失,而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侧吸收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