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取消特需医疗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推手”

发布时间:2014-06-23 19:34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医院 医疗 医疗服务 特需特需 来源:环球医学

公立医院特需医疗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其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背道而驰。如今医改进入深水区,取消特需医疗已是大势所趋,而且将是下一步深化医改的重要 推手 。

据报道,上海多家公立医院逐步剥离特需医疗服务,全部放到两大医学园区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由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接盘。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也决定削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公立医院将更多致力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让公立医院不依赖特需医疗服务,也能弥补基本医疗收入亏空。

同样一家医院,有普通病房,也有特需病房;同样一位专家,有普通门诊,也有特需门诊。而普通和特需,价格往往相差十几倍。这是我国公立医院的一道独特 景观 。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越是集中在大城市的重点公立医院,医疗资源越是紧张,面向普通患者的公益性医疗服务越是供不应求;越是这些重点公立医院,设立特需病房的资源条件就越充分,积极性也越高。其结果必然是,在这些原本应当成为公益性医疗服务主渠道的重点公立医院,特需病房占用的存量医疗资源越多,医院提供的公益性医疗服务就越少。即便特需病房由医院扩建、扩张而成,动用的是医院的增量医疗资源,它仍然是对公益性医疗资源的挤占,因为这些增量医疗资源,原本可以用于为更多患者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以更有效地缓解普通患者的 看病难 。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医院为一名特需病房患者提供特需服务所需的医疗资源,可以用于为5名普通患者提供公益性服务,医院选择了前者,势必就要怠慢甚至拒绝后者。即便医院从一名特需病房患者获取的收入,高于从5名普通患者收取的费用,严格说来也是得不偿失的。常见的情形是,这边厢普通病房人满为患,甚至连走廊过道也加设了临时病床,那边厢则是宾馆式的特需病房,非富即贵者优哉游哉,住院形同度假。显而易见,特需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的性质是相冲突的,公立医院逐步削减、剥离特需医疗服务,是全面回归公益性医疗服务的必然选择,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和方向,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有人尖锐地指出,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如同在公立医院身上 割肉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不合理。一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医院必须靠自我创收维持生存。二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严重背离价值规律,很多普通医疗都是 亏本买卖 ,做得越多,赔得越多。因此,特需医疗成为一条特殊的补偿渠道,医院增加收入,医生获得补偿,谁愿意动自己的 奶酪 呢?

当然,建立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需要一定时间,在取消药品加成导致收入减少、短期内财政投入难以充分到位的情况下,能带来可观收入的特需医疗似乎尤显 可贵 ,要求公立医院一下子把特需医疗全部取消,又是不现实的。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是一个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不断加大、民营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等到公立医院不再需要靠特需医疗创收,民营医院有能力全面接手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之时,特需医疗就可以从公立医院中彻底退出了。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涉及医疗硬件设施、服务项目的重组,也必然涉及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特需医疗服务退出公立医院后,之前在公立医院中主要从事特需医疗服务的人员是否就要失业?当然不会。他们既可以多点执业形式在民营医院 兼职 特需医疗服务,也可完全退出公立医院,转而加入民营医院。随着民营医院特需医疗服务 蛋糕 越来越大,其对特需医疗服务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从公立医院转入民营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人才可望越来越多。

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是一场利益的博弈,需要有配套政策作支撑。首先,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必须承担起基本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让公立医院 吃得饱 。同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特需服务而弥补亏空,让医生靠提供基本医疗就能获得体面的收入。如果公立医院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坚持公益性就成为空谈。其次,逐步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既为社会资本办医释放人才资源,也为医生薪酬市场化创造条件。

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将是下一步深化医改的重要 推手 。不但推动医疗服务资源从公立医院向民营医院转移,也将助推医疗服务人才从公立医院向民营医院流动,形成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民营医院发展、为社会提供多元完备医疗服务的共赢局面。

俗话说,草多禾苗稀。如果公立医院任凭特需医疗 野蛮生长 ,基本医疗的 禾苗 就会被 杂草 吞噬。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重要目标。政府应加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为取消特需医疗创造条件,让公立医院真正姓 公 。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