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皮肤性病科病例 >

面部皮肤型孢子丝菌病1例误诊

发布时间:2017-03-31 09:17 类别:皮肤性病科病例 标签: 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

【一般资料】患者女,43岁,农民【主诉】因右侧面部丘疹、结节、破溃、结痂5个月于2016年4月18日就诊。【现病史】患者5个月前右侧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红色丘疹、结节,米粒大小,伴瘙痒,压之微痛,未予处置。后个别皮损自行消退,大部分皮损逐渐变大,当地医院诊断为“痤疮”,予相关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皮损进一步增多并加重。患者自诉挤压后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排出,表面结痂,伴明显疼痛。3个月前患者于外院诊断为“寻常疣”,多次接受液氮冷冻治疗后皮损脱落,但不久便复发,为明确诊治来我院。【既往史】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等其他不适。既往体健,长期务农,皮损处无明确外伤史,无“痤疮”病史,【个人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状态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面部见数个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红褐色结节、黄色脓疱,散在分布,上覆灰黄色痂,挤压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结节边缘浸润明显,压痛阳性,少数结节表面结干燥厚痂似疣状(见图1)。【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浅中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见图2)。真菌学检查:皮损组织及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均为阴性;真菌培养:培养管内见黑色绒毛样大菌落,表面高低不平,有皱褶(见图3),菌落直接镜检见大量菌丝和孢子(见图4)。【初步诊断】面部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治疗】伊曲康唑胶囊,100mg/次,1次/d,口服,外用0.25%盐酸阿莫罗芬乳膏2次/d。治疗1.5个月后随访,患者原皮损明显变小变平,无溢脓,无新发皮损(见图5),目前仍在治疗随访中。

病例来源:中国真菌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