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药资讯 > 医学话题 >

依法治理医闹 “疏”比“堵”更重要

发布时间:2016-04-02 18:52 类别:医学话题 标签:患者 医院 更重要 赔钱 第三方

近日,国家卫计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纠纷责任未认定前,医疗机构不得赔钱息事;对多次到医疗机构无理纠缠或扬言报复医务人员的患者及家属群体,列清单重点关注。多个职能部门站出来集体发声,体现了一种鲜明的立场,让我们看到了依法治理 医闹 的决心。

对于医闹,几乎年年都有新举措,但成效似乎并不大。每一次新举措,都是动用更多的外部强制力量,比如为医院配备更多保安,甚至设立警务室,试图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医闹。但问题是,行政管理资源是有限的,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医院,如果都按照这种思路操作,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才足够呢?

四部门此时联合发文治医闹,一者,说明医闹猖獗,已经泛滥到引起社会公愤的地步,所以才出台了这种专门的通知;二者,许多医院花钱买平安、一味息事宁人,这种调停方式只求短效,不求长效,是用金钱掩盖矛盾,而不是梳理解决矛盾,等于变相激励医闹行为,增加治理难度。

社会达成的共识,包括目前第三方医疗事故仲裁机制的社会公信力尚有缺憾,看病难导致患者投入的成本过高,也就产生了对于治疗效果的过高期望。一旦效果与期望出现差距,或者医疗本身不可避免的风险爆发,患者就难以承受这一结局从而情绪失控。

所以,医闹频发的根源在于医患之间的缓冲地带没有建立,一味以 堵 的方式来应对患者的不满和诉求,就会产生弹簧效应,压得越紧反弹越厉害。即使把医闹赶出了医院,但矛盾不过是转移到其他更为扩散的场合,并不会随之烟消云散。

禁赔钱息事只是依法治 医闹 的第一步。医患双方产生医疗纠纷后,患者一方向医院 讨说法 ,也是在主张权利,维护权益。不过就现实情况而言,这种 讨说法 已经越来越偏离合法理性的轨道,往往上演暴力辱医、伤医甚至杀医,医院为了避免受到更大伤害,赔钱息事便成了无奈的选择,也逐渐偏离法治轨道、事实真相。

当然,禁止赔钱是好,能否做到是关键。面对 医闹 的压力,医院除了赔钱息事还有什么选择?如何能够更好地维护医院尤其是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显然,这需要进一步明确制度和法律保障。把医闹 赶 出医院,然后呢?医患矛盾的根子该如何化解?第三方医疗事故仲裁机制如何能在民众中建立更多的公信力?能否让以往看似神秘的医疗仲裁机构,通过开放日等途径,让公众和媒体真正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偏见?

我们大可不必针尖对麦芒,不妨加大力度探索软性制度建设,比如,在提升医生道德修养、专业修养等方面,完善医护人员 黑名单 制度,用准入与退出机制倒逼自身素质的提升;当纠纷产生后,提供完备的权利救济机制,比如搭建院方、患方、第三方对话机制,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针对医疗纠纷由权威第三方展开详细调查,对于触犯法律的任何一方都不应偏袒。

治理医闹是第一步,尽快建立更有效的缓冲地带,破解大医院与中小医院因分配不均衡、供需关系也同样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才是根本。这些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拿出更为有效的改进举措,不求一日速成,但也不能长期搁置。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 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