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RSS订阅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读医学网 > 医学病例 > 外科病例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及二级预防-18

发布时间:2014-05-15 09:46 类别:外科病例 标签:缺血性 患者 下肢 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来源:爱爱医

【一般资料】

男性76岁

【主诉】

反复右侧上下肢无力1天现病史:患者今天早上在走路时突感右侧上下肢无力,右手做事有笨拙感,右下肢抬腿费力,行走不稳,无明显肢体麻木、抽搐、头痛、头晕、饮水呛咳、口齿含糊等症状,休息约30分钟左右右侧上下肢无力感缓解,未予治疗;下午坐着休息时再次出现类似的右侧上下肢无力,持续约1小时后自行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科。

【既往病史】

40年的吸烟史,平均20支/天,不喝酒。发现高血压病10年,现服用厄贝沙坦片150mg,1次/天治疗,血压控制基本正常。

【查体】

BP145/80mmHg,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无面舌瘫,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痛觉对称,四肢肌力Ⅴ级,腱反射(++),双侧病理征阴性。心肺体征阴性。

【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未见异常。头颅MRA:未见异常。

颈动脉B超:两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

ECG:1)窦性心律;2)ST-T段变化。

心脏彩超:EF59%,左室略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血糖:正常血脂:TC 6.5mmol/L,LDL 4.00mmol/L凝血功能:正常

【诊断】

分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TOAST分型、中国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

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国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外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入院后治疗上用拜阿司匹林片(100mg,1次/天) ,氯吡格雷片(75mg,1次/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立普妥片强化降脂,中成药针改善循环,继续用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 患者未再出现右侧上下肢无力症状。,治疗7天后停用拜阿司匹林片,后一直用氯吡格雷片(75mg,1次/天)维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很容易进展成为脑梗死。TIA后7d脑梗死的发生率可达8%~10.5%,其中一半发生在2d内;Johnston等2007年提出“ABCD2”评分法,可以预测TIA后短期脑梗死的发生。根据此评分法既往研究显示:高危(6~7分)、中危(4~5分)和低危(0~3分)的患者在TIA后2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8.1%、4.1%和1.0%,因而TIA患者“ABCD2”评分值越高,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相对越高;另外Essen评分是近年来评估卒中复发风险的另外一个好模型,并且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了初步的临床效度验证。按照Essen评分,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可分为低危(0~2分)、高危(3~6分)和极高危(7~9分)。根据“ABCD2”评分及Essen评分,该患者属于高危群体,应选用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75mg,可以更多预防包括卒中在内的缺血性事件再发。

病例来源:爱爱医